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摘抄 + 读后感

本书的目的在于让读者确信: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形成一种创造性的人格之外,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一定是要失败的;没有爱自己邻人的额能力,没有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


爱的理论

什么是爱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人性。

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绝不能作为被强迫的结果。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最普遍的误会是设想“给予”就是“放弃”某物,是丧失、牺牲。凡人格的发展还未超过接受、索取、守财倾向这一阶段的人,便有以这种方式“给予”的行为感受。

对于具有创造性的人来说,“给予”是最高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我给予的行为。

在物质领域给予意味着富有。富有,并不是说拥有很多财物的人就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财富有。 最重要的奉献领域不是物质财富领域,而是特殊的人的领域。一个人奉献给另一个人的是什么?他奉献他自身,奉献他宝贵之物,奉献他的生命。这不是意味着他为他人牺牲生命,而是意味着他把自己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他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他自身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且具体化。在献出生命的过程中,他充实了另一个人,他通过增加自己的活力感而提高了他人的活力感。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不能不带回来在另一个人身上复活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反过来影响了他 …… 两个当事者都因这是他俩共同创造的生活而感到欣慰。这就意味着: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

作为“给予”行为的爱的能力,取决于那个人的个性的发展。爱以达到突出的创造性的倾向作为先决条件。在这种倾向中,人便克服了依赖性和自诩无所不能的自恋妄想症,摒弃了剥削他人和守财之欲望,从而产生了对他本人能力的自信心和依靠自身能力达到自己目标的勇气。如果谁缺乏这些品质,那么他便害怕奉献自己,因而也害怕爱。

爱的基本要素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的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缺少这种积极关心,那就根本没有爱。
  • 上帝以象征性的手法晓谕:爱的本质是为某物“劳作”,“促进某物成长”。爱跟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 关注和关心包含了爱的一方面,同时也是责任感的体现。从真正的意义上讲,责任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哎,看的我无地自容啊。有谁真的能做到这个?我会对他佩服到五体投地)
  • 爱的第三种要素——尊重,若没有尊重,那么责任可能蜕变成支配和占有,它表明按照其本来面目发现一个人,认识其独特个性。尊重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应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意味着没有剥削。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一个人,我感到于他或她很融洽,这是与作为他或她自己的他或她,而不是我需要使用的工具。很明显只有我独立了,只有我无须支配和剥削任何人而立足和前进,那么尊重才是有可能的。尊重仅存在于自由的基础上,正像一首法国歌谣所吟:爱是自由之子。
  •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可能尊重他,爱的责任如果没有了解作为向导则是盲目的。了解若无关心作为动力,便成为一句空话。作为爱的一个方面,了解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本质。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存的。

各种不同的爱的对象

父母之爱

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爱的实践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