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by 约翰·洛克 摘抄

教育的作用

1.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生幸福的一个简短而又充分的描述。凡是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枉然。人们的幸福或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不能遵循正确的途径,身体衰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我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有聪慧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而不用别人多少帮助,他们凭借天赋的才能,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展。凭借超人的体质,生来就能创造奇迹。但这样的人原本就很少。我敢说,在我们平常所见的人当中,之所以有好有坏,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与人之间所以有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到,都会对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就像江河的源头,水性很柔,用一点点人力就能将其引向别处,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健康教育

对于我们人生的工作与幸福,健康何等重要;而一个人为了出类拔萃,功成名就,必须忍受艰辛和疲乏,因此对强健的体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的道理一目了然,无须证明。

道德教育

一、重视儿童的精神形成以及德行的原则

32.我在本文一开始就说,人们的言谈举止和做事能力之所以千差万别,教育所起的作用要远胜过其他任何事物。如果这种说法的确像我所相信的那样完全正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得出下面的主张:我们应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形成给以重视,而且应当及早开始,因为那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世。无论他们做事是好是坏,人们对此是赞扬还是责备,都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紧密相连。当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时,人们便会说,那跟他们的教养有关。

正如身体强健的标准主要在于能够吃苦耐劳,精神的强健标准也同样如此。一切德行和价值的重要原则和基础就在于:一个人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自然倾向而纯粹遵从理性所认为的最好的指导,尽管与欲望背道而驰。

二、教育不当(溺爱)的危害

34.在我看来,一般人在教养子女方面有个重大的错误,而且对这一点没有给予及时和充分的注意,那就是没有在孩子的精神最柔弱、最易于支配的时候使其遵从约束、服从理性。出于自然的本能,做父母的都会很爱自己的子女,但如果这种自然的爱脱离了理性的严密监视,就很容易转变成溺爱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原本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但他们却常常因此而放纵子女的过错。当然,做父母的可以说,对子女的行为最好别横加干涉,应当允许他们在各项事务中运用自己的意志。而且孩子的年纪还小,也做不出什么太过分的坏事,所以做父母的可以任由子女放纵自己的行为,觉得这没什么危险,甚至认为孩子的任性是很符合他们的纯真年龄的。但是,对一个溺爱子女、对子女的恶作剧视而不见,不去纠正,一味地原谅,说那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的父母,梭伦的回答很精彩:“不错,可是习惯却是一件大事啊。”

35.被宠坏了的孩子定然能学会打人骂人,他想要的东西,哭着闹着也一定要得到,他想做的事情也一定会去做。由于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骄纵放任,把孩子的本性给败坏了,这就等于是他们自己污染了源泉,以后喝到了苦水,却又觉得奇怪。因为,当孩子长大以后,这些恶习也已经形成,而此时孩子已经长大,父母不能再把他们当作玩物了,于是就开始抱怨孩子太随心所欲,太不成器。这时做父母的才对孩子的任性感到愤怒,才为他们亲自给孩子养成的那些劣习所困扰。而此时,要想拔除他们亲手种下的杂草,恐怕已经为时太晚,因为这些杂草现在已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根除了。既然孩子在还穿着童装的时候,就习惯了目中无人,支配一切,现在长大了,穿上了短裤,仍然想要随心所欲,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36.我们对待动物的办法一般来说都很聪明。想要让其成为有用的动物或者能有某种用途,我们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进行及时的训练。但唯有对自己的后代,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培养出了劣迹斑斑的孩子,却又愚蠢地希望他们成为善良之辈。因为,假如孩子想吃葡萄或是小糖果时,为了不让那可怜的孩子哭闹或者不高兴,大人就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那为什么当他长大成人了,想要喝喝酒、玩弄一下女人,就不能如愿以偿呢?这些符合年龄较大的人的欲求,与小孩子哭泣所求的东西合乎儿童的欲求没有什么不同。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欲望,这没什么不对,错误之处在于没有让这些欲望接受理性的规范和束缚。这里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欲望,而在于能不能控制和约束欲望。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不习惯让自己的意志去服从别人的理性,那么等到他能够自己运用理性的时候,也不会去听从。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哪一种人,是不难预料的。

三、教育儿童用理智克服欲望

38.在我看来,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当欲望得不到理智的认同时,我们要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允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要想熟练地发挥这种能力则要靠及早实践。如果大家相信我的话,我建议大家采取一种与常见的做法相反的办法,那就是让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这种欲望变成渴望他们应当学会懂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们之所以得到了某个东西,不是因为这东西能让他们喜欢,而是因为适合他们获得。如果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从来不要因为他们的哭泣和恳求而让他们得到,那么他们就能学会不无理取闹,就不会大声哭叫、纠缠不休地非得到所要的东西不可,也绝不会闹得鸡犬不宁,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被这样对待过。假如他们从来就没有因吵闹而使自己的欲望得到过满足,他们就不会哭着去要求什么,正如他们不会哭闹着去要天上的月亮一样。

39.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孩子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放纵,也不希望他们的言行举止像议员那样充满理性、循规蹈矩。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应当得到温和的对待,应该做游戏,应该拥有玩具。我只是想说,孩子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是想做什么事儿,如果不适合他们,就不该因为他们年龄还小而获得允许。无论他们怎么纠缠不休,也不能答应。而且就因为他们纠缠,所以就更不应该让他们得到。我见过有的孩子在吃饭时,无论餐桌上放了什么都不去要,只吃属于自己的一份就够了。而在别的地方,我看到有些孩子看见什么就哭闹着要什么,每份菜都要吃,还得先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种孩子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就在于后者习惯了得到所要求的或哭着要求的东西,而前者则没有这种习惯。我认为,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任性就越要给予控制,少去满足。孩子越缺乏理性,管教者就越应当给他绝对的约束。所以我觉得,只有言语谨慎的人才能在孩子周围。如果社会上通行的做法与此相反,我也无可奈何。我所说的是我认为的值得奉行的做法,假如这种做法早已通行,那我也就不用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了。不过我确信,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有人赞同我的见解,认为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越早,孩子和管教者就越会感到轻松愉快。人们应该把这种做法当作一句不可违背的格言来严格遵守,那就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拒绝给孩子,就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哭泣恳求而给予,除非你是有意教他们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厌烦

四、亲子关系

40.凡是有心管教孩子的人,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管教,使他们能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如果你想让孩子在过了儿童时代之后仍然服从你,那么就一定要在他刚刚懂得服从,知道自己归谁管教时就树立起父亲的权威。如果你希望他敬畏你,就应该在他婴儿时期打下基础。随着他慢慢长大,再慢慢与他越来越亲近。这样,就可以让他在小时候成为顺从你的臣仆,这在当时是很合适的,而长大后就可以成为你亲密又贴心的朋友了

在我看来,许多人在对待孩子方面,方法很不正确。在子女幼小的时候,任其放纵,跟他们不分彼此,等子女长大之后却又对他们正颜厉色,与其保持距离事实上,自由和放纵对孩子的确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缺乏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有人进行约束和管教。相反,成年人做事可以靠理性来指导自己,用专制和严厉来对待他们就是错误的。除非你存心让孩子长大之后厌恶你,希望他们在心里叨咕:“爸爸,你什么时候才会死呢?”

41.我想,人们对这种看法都会觉得很合理:子女在幼小的时候应当敬畏父母,把他们看做是君主,也就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而当子女长大之后,则应当把父母看做是最可靠的唯一可信赖的朋友,去敬爱他们。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上面我所叙述的方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当子女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当成我们自己一样去看待,因为他们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欲望。我们希望自己被看做有理性的人,希望拥有自由,不喜欢时时受人指责,看人脸色,也不愿意受别人的奚落和冷淡。任何一个成年人如果被这样对待,都会去另寻伙伴和朋友以及谈话对象,以求得轻松愉快。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格的管教,那么他们在小时候就会乖巧听话,安静随和,服从管教,因为那时的他们除了顺从,不知道还有别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逐渐运用理性之后,对他们进行的严格管教也应该慢慢放松。父亲要更加和蔼可亲,父子间的距离逐渐缩短,那么此时,父亲以往的管教反而会增进他们对父亲的敬爱,因为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管教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目的在于使他们值得受父母的关爱以及他人的尊重。

42.关于如何在子女心目中树立威信,我已经说得很多了。首先,你应该凭借他们对你的敬畏来获得支配他们精神的力量,等孩子慢慢长大,再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力量。因为总有一天,棍棒和惩罚都会无济于事。到那时,如果你的爱不能让他们对你恭敬、孝顺,如果对德行和名誉的重视不能让他们走上正途,那么我要问,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走上光明大道呢?当然,由于担心得不到你的喜爱,会少分得遗产,他们也许能让自己成为你的财产的奴隶,但在私下里他们的生活仍然会是邪恶的,而且这种约束也很难持久。每个人总有一天要完全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行为,一个善良的、有德行和能干的人是需要从内部去塑造的。所以,他应当及时地受到应受的教育,及时地获得影响自身生活的力量。这是一种植入他们天性中的习惯,而不是因为害怕惹父亲生气,丧失继承权所伪装出来的行为和外表。

对于道德教育的具体意见

一、怎么管教儿童

棍棒教育的缺陷

43.关于管教的一般原则我们已经说完了,现在应该更进一步考虑一下更为详细的管教方法了。我之前一再谈到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教,也许大家会认为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幼小的年龄和娇弱的身体所应得到的对待。不过你们只要再听我说几句,这样的误解就会消除了。因为我也觉得,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没有什么好处,不,或者应该说这样做在教育方面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到目前为止我所主张的只是说,无论需要怎样严格的管教,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应该多用,一旦运用得当,取得了效果,就应该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第一,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去抵制当下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就是缺乏德行和勤劳的真正原则,就有陷入一无所能的危险。这种自制的品质与人桀骜不驯的本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及早培养。同时,这种习惯也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尽早,在孩子刚能懂事的时候就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任何一个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想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

46.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精神受到过分的压抑,如果由于管教太严而使其精神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就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糟糕。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通常都是生龙活虎,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轨,往往会成为能干的、杰出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胆小羞怯、郁郁寡欢,很难振作起来,难以成就事业。要避免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可真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我看来,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又能使他克制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那么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调和这些表面的矛盾,掌握教育的真正秘诀。

47.一般的老师所知道或想到的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惩罚和棍棒,这是人们在惩罚孩子时通常所采用的简单粗暴的方法,但其实是最不适合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存在着两种弊端,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这两种弊端会让人们对其进退两难,最终使这种方法失去效用。

48.第一,我们人类的本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极力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给予其鼓励,使其增强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产生一切邪恶和罪过的根源。一个孩子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刻苦攻读;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挨打也不吃了,这种行为不就是因为贪恋肌体的快乐,害怕受鞭挞而避免遭受痛苦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肉体快乐,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孩子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要我说,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让他们根除并摧毁的本能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的任何惩罚,如果不能让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令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49.第二,这种鞭打的惩罚自然会使孩子对教师希望他们爱好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本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鞭打和责骂后,就对这些事物产生了痛恨。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形,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爱好任何事物。无论是哪种正当的娱乐活动,假如他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毒的言语去骂他,非要强迫他玩,或者是正在玩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经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不会让他对那种娱乐感到厌恶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50.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只能是一种奴隶式的性情。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孩子是会屈服,会假装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惩罚时,他就会放任自己的天性。这种天性不会由于体罚而有所收敛,有所改变,相反会在他身上不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束之后,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更加凶猛。

51.第四,如果这种管教严厉到极点,虽然也能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让人精神颓丧,随之而来的就将会是一种更糟糕更危险的毛病。那时,就等于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换成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那违反天性的拘谨状态的确可以让那些傻瓜们高兴,因为他们就喜欢训练死板的孩子,因为这种孩子不吵不闹,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麻烦。然而最终,这种孩子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舒服,正如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用处。

关于奖惩应当持有的正确观点

52.所以,要想让孩子变成聪明、正直、机灵的人,用棍棒以及其他种种奴隶性的体罚就不是合适的管教方法,这种方法在万不得已和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另外,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奖励他们,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同样要小心避免。父母如果用苹果、小糖果或其他一些为孩子所喜欢的东西来督促他念书,那就是在认可孩子对快乐的爱恋,就是在纵容孩子身上危险的本性,而这种本性父母是本应该尽全力去消除的。对于孩子的嗜好,一方面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却给予满足,那么,想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是肯定没有希望的。为了让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贤良的、聪明的、有德行的人,孩子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在遇到理智的反对和责任的要求时,他应该抑制自己对于物质财富、精美服饰以及美味佳肴等事物的欲望。可是,当你要他去做该做的事时,用钱来做报酬,看到他读书,就用好吃的来犒劳他,要他做一些很小的事,就承诺给他镶有花边的颈巾和漂亮的新衣服,那么,你提出这种种报酬,不就等于你认为这些东西是好的,是他应该追求的目标,从而鼓励他去向往,使他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快乐中吗?人们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文法、舞蹈以及其他各种对于他们的幸福或利益并没有多大帮助的东西,不恰当地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结果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等于是把奢侈、骄傲和贪婪教给了他们。因为不良的喜好本来是应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现在却等于受到了鼓励,这样一来,就为未来的邪恶奠定了基础,而那些邪恶,我们要是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并及早使它们受到理智的约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53.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不想让孩子们享受一切无碍健康,无损德行的舒适和快乐。恰恰相反,我主张孩子们充分享受各种正当的快乐,使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舒适和愉快。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他们获得的那些快乐,只能是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表扬的结果,千万不能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或是没有某种诱惑就不想专心去做,就对这种或那种特殊表现给予奖赏

55.我承认,如果我们想要教育孩子,就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但错误之处在于,人们通常所用的奖惩办法都是选择不当的。我觉得如果把肉体的快乐和痛苦当作奖励和惩罚,用于孩子身上,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 假如你要让孩子打消某种使其快乐的欲望,却又让他获得另一种快乐的欲望作为补偿,这会让他养成怎样的道德习惯呢?这只会扩大他的欲望,使其误入歧途……

给孩子树立尊重和耻辱的观念

56.……孩子们一旦明白了尊重(Esteem)和耻辱(Disgrace)的含义,那么这二者对于他们的心灵就是一种最为有力的刺激。如果你能让孩子们热爱荣誉(Credit),对羞愧和耻辱有所理解,就等于让他们掌握了一个真正的、会永远发挥作用的原则,这个原则会令他们走上正道。

57.第一,孩子们(也许比我们想到的还早)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当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与自己所依赖的人的尊重和赞誉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所以,假如父亲看见子女的行为优秀就给予赞扬,看见子女的行为不好就表现得恼怒和冷淡,同时母亲以及孩子身边的人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要不了多久,孩子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异。这种办法如果能坚持执行下去,我相信它的作用一定比恐吓或者鞭打要大得多,况且这两种办法如果用得太多就会失去威慑力,如果不能因此而让孩子感到羞耻,那就没什么作用。所以,除了后面所说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之外,还是应该禁止使用的。

58.第二……用这种方法对待孩子,就能让他们明白,凡是因行为良好而受人尊重、获得赞扬的人,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也自然会得到其他种种美好的事物。反之,凡是因行为不端而被人瞧不起、不爱惜自己名誉的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别人的冷淡和轻视。…… 用这种办法可以从一开始就能让孩子获得一种稳定的经验,让他们明白,自己钟爱的东西,只有名誉良好才能得到和享受。这样,他们的欲望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德行。如果你能借助这些方法让孩子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除此之外,我希望不用惩罚),使他们能热爱自己的名誉并为此感到快乐,这样,你就可以随意地支配他们,而他们也会爱上一切美德

60.所以说,经常打骂孩子的行为是应当谨慎避免的,…… 棍棒所带来的痛苦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治疗。看起来只是对创伤作了暂时的处理,使伤口表面结了一层痂,但并没有触及痛苦的根源。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再惹人讨厌的畏惧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约束。只有这两者结合,才能有所驾驭,使孩子从此走上正道。如果体罚过于频繁,也必然会失去作用,让孩子的羞耻心逐渐消失。…… 做父母的首先应该考虑清楚,究竟是孩子的哪些过失才值得他们生气。可是一旦发怒了,对孩子实施了惩罚后,就不该马上收起怒容,而应想尽办法去恢复孩子原有的美德,一直要等到他真正服从了,比平时表现得更好了,彻底弥补了所犯的错误,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得太多就成了家常便饭,就会完全失去作用。孩子犯了错,就受到惩罚,然后又被原谅,结果他们就会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儿了,就好像昼夜交替那样。

62.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种考虑可以指导做父母的,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责备或表扬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就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加以斥责,不过在斥责时,用语要冷静严肃,不受情绪支配,并且应该背着他人在私下里进行。但是当孩子应该受到赞扬时,就一定要当着别人的面去赞扬。孩子在受到赞扬之后,再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那么奖励的意义就更大了。而父母对孩子的过错不去宣扬,就会让孩子更加看重自己的名誉,他们觉得名誉没有受到损失,就会更加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他们的过失,令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他们就会大失所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同时也就失去了。他们越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损害,就越没有心思再去想办法维护别人的好评。

  1. 如果能用正确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管教,那么我们设想的在一般的实践中已经确立的奖励与惩罚就没有必要多用了。因为,只要能够尊重在场的其他人,他们所做的一切天真的傻事、游戏以及幼稚的行为就都可以完全任其自由,不加丝毫约束,而且不妨给他们最大程度的宽容。这些儿童时期所具有的而不是由儿童本身所产生的过失,最好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到他们学会模仿,在成熟的年岁里再加以改正,这样他们便可以免受许多误用的、无益的惩罚。如果惩罚很频繁,却没有什么作用,并不能掌控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本性,那么当以后遇到其他必须加以惩罚的情况时,惩罚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如果惩罚的力度很大,以致压服了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快乐本性,就会损害孩子的身心。

不要让孩子去记住规则,而是帮孩子培养习惯

64.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个在普通教育方法上的错误,那就是让孩子时时刻刻都牢记许多规则和教训,而对这些他们常常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总是听过后就忘记了。其实,如果你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想让他们在做事时换个方法,结果他们还是忘了做或是做得不好时,你就应该让他们反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采用这种办法有两层好处。

第一,你可以借此知道某件事情孩子是否有能力去做,是否能对他们抱有期望。因为有时候我们吩咐孩子去做某些事,在试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并没有做那些事的能力,事先需要加以教导和练习才能让他们去做。但对教师来说,下命令可比进行教导要容易得多。第二,这种办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使其在孩子身上变成习惯,这样就不用再靠记忆与思考,自然而然就能做出来了。要知道记忆和思考不是童年的伴随物,而是深谋远虑和成熟的伴随物。例如有人向他致礼,他应鞠躬作答,有人跟他说话,他应注视对方的面孔。由于经常应用的缘故,这对教养良好的人来说简直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用不着思考,也用不着回忆。用这种方法把孩子的任何过失都改正之后,那就算是永远地改正了。这样一件件地改正下去,就可以把他的过失全部根除,在他身上养成你所喜爱的任何习惯。

65.我看到有些做父母的把成堆的规则加在孩子身上,而可怜的孩子连那些规则的十分之一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去实行了。可如果他们违反了这又多又杂的,通常来说又不是十分恰当的规则,就会受到打骂。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很难记住大人所说的话,很难不违反大人们定下的各种规则,于是干脆就不去理会各种条条框框了。

所以,你给孩子定的规则应该越少越好,要比表面上看去好像绝对不能少的还要少。因为,如果你定的规则太多,让他难以承受,结果就不外乎两种:要么是,孩子肯定会经常受到惩罚,而惩罚得太多,效果肯定就不会好。要么是,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而你却不给予处罚,这样他一定会轻视这些规则,从而使你在他心目中的威信也随之降低。所以说,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就要让孩子严格遵守。对孩子来说,年龄越小,所需的规则也越少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当一种规则经过练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再去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二、通过练习培养习惯

66.但是请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单用规则就可以教育得好,因为规则早晚会被他们忘掉。如果你觉得有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用不着再借助记忆,就能自然而然地起作用了。不过我在这里还有两点要提醒:

第一,在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培养要形成的习惯时,最好是和颜悦色地进行劝导和提醒,而不是进行严厉的指责,好像他们有意违抗似的。

第二,还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不要一下子培养过多的习惯,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昏头涨脑,反而会一无所成。要等到一种习惯通过经常的练习后,变得容易自然,孩子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之后,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四、礼貌的培养

七、父母应为子女树立榜样

八、惩罚儿童

九、老师的地位

十、正确的父亲教子方法和父子关系

十一、儿童的自然倾向、合理与不合理的表现以及应对策略

十二、怎样看待孩子的好奇心

十三、怎样迎对孩子的闲荡

十六、儿童撒谎和对策

十七、绅士应具备的品质

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

学问教育

学问的地位在教育中最不重要

一、如何诱导儿童学习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外语的意见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

六、对学习外语传统方法的批评

七、一般文化课的设置

八、口头和书面能力培养

技能教育

一、技能教育和技艺的意义

三、怎么看待娱乐 & 可以学习的技艺

五、学会记账

六、儿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