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 Socrates
未检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怀疑论简介
在古往今来的哲学中,怀疑论 (Skepticism)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强大的哲学立场。除了苏格拉底,还有笛卡尔、休谟是怀疑论者。他们也对怀疑论提出了更多的不同于苏格拉底的内涵。本文是学习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苑舉正教授主讲的哲学课之苏格拉底怀疑论的学习笔记。
日常使用的情况下,怀疑论可以指:
- 一种态度或倾向。普遍怀疑 (Globe doubt),或者对某些具体的对象进行怀疑。
- 一些信条,声称真知识或某些具体知识时的不确定。
- 一种方法,包括悬置判断,具体怀疑,或有怀疑特色地批判 (critical thinking)。
在哲学上,怀疑论可以指:
- 问询的方式,强调彻底而批判地审查,小心谨慎,以及智力上的严密。
- 一种方法,通过系统怀疑和持续测试来获取知识。
- 一些断言,关于人类知识的界限,以及对这些界限正确的回应。
苏格拉底怀疑论的出发点: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但以积极的态度探索,认为知识是可达的,为了达到更完美的人生。怀疑论是认为生命需要不断的被检验,而不是拿“怀疑”当作一切事情的基本立场。学会怀疑是为了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思辨和学习。
人是有限的,无法了解无限的东西(焦虑可能来源于此),他的认知受到自己环境的影响。eg:牛顿的理论被爱因斯坦推翻。
苏格拉底的理性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否定每一个判断然后持续调查。如果有人否定你然后还能把你说服,这种人就是恩师啊(你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快乐的猪?)
以下是苏格拉底怀疑论中的一些基本信念:
- 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 客观真理是存在的(“哲學懷疑論者並非主張真理是不可能存在的(因這本身將是一個真理宣稱)”)。知识是可达的。(你只要提前一步先他人努力,学习很痛苦,学完真的很爽啊,怀疑论就是积极乐观的学习
- 真理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但如果你不说出来,就完全是属于个人,没有价值。
- 以发问的方式,让对话人和旁观者知道,什么叫做思想和对错。以发问的方式,逼迫他人展开批判和检验和探索。(“有美玉于斯,待价而沽”。fine,你完全可以这么想,但如果有一天你把你的想法拿出来没有人喜欢的话你不要哭,因为你从来没有和别人沟通过)
否定和怀疑为什么能够上升到哲学高度?原因就是,否定可以让人受到刺激,面对拒绝,我们想要进行自我探索和批判。试想,如果我们所说的话,从来都是受到褒奖,我们听到的也从来都是想听到的话,久而久之,我们一定会肯定自己的所思所想,深信不疑,感到相当自满。
反例:“害怕出错,永远不出错”。(坐最后一排 “还好老师提问没有叫到我”)
这边老师插了一嘴评论了一下关于大学阶段相对高中的自由:自由很好,但是如果不懂得自律,那么自由也是地狱,你浪费了自由的环境,不懂得自由的珍贵。
此外,问题也是有分类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哲学意义。
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I know nothing except the fact of my ignorance. —— Socrates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 —— 苏格拉底
柏拉图有一个名篇叫做《对话录》,apology 辩护篇,其内容的形式是记录苏格拉底和某人的一问一答。为什么这样子形式的记录这么有意义呢?我们发现,两个人一问一答,受益的是所有的 audience。对话有教育效果,周遭的所有人在听,在听的所有人都受益。不过我们的社会崇尚沉默是金,鄙视口若悬河的人。“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常态吗?
要能够通过别人的语病,通过自己理性的思考,得到辩论上的制高点,这是很难的。这是苏格拉底式质疑法(或称苏格拉底反诘法、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为我们所揭示的道理。我们在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方式根本是出错了的:老师一个人表演,周遭同学根本没有 engage 的想法,完全没有对话和思考碰撞。我们的教育,不兴问答,所以要求教师本身的“表演欲望”。苑举正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在美国访学,只是简单地讲了两句,然后提问 “Any question?” 大家的讨论非常积极。讨论到下课铃一响走光了。国内是什么情况就不多加描述了……
下面举三个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例子:
例子1:
某人说:“你不爱读书。”
另一个人这样回应:
请你定义:你说的是什么书?还是说是一个范围,包括哪些书?
请你定义你所说的感情:什么是爱?
例子2:
老爸:你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每天一大堆活动,都不回来了啊
儿子:哪有,我上礼拜日有回来啊
老爸:啊对啊,那只有一天啊
儿子:对啊,但是你刚刚说的是“都不回来啊”
老爸:对啦,不过现在重点是你现在学会顶我的嘴啦,我送你去读大学,不是让你回家来顶我的嘴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了。
儿子:孩子听话不听话的标准是你父母定义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孩子就永远不要成长了啊,小baby阶段最听话了啊,话都不会讲。
例子3:蘇格拉底與歐諦德謨對談(出自色诺芬《回忆录》)
蘇:虛偽屬於正義,還是非正義?
歐:非正義。
蘇:偷盜、欺騙、奴役等,屬於正義,還是非正義?
歐:非正義。
蘇:對於那些極大損害了國家利益的敵人,一個將軍懲罰了他們,並對他們加以奴役,屬於正義,還是非正義?
歐:正義。
蘇:將軍偷走了敵兵的財物,或者戰鬥中欺敵呢?
歐:這當然屬於正義,但我是說欺騙朋友。
蘇:一位元帥,因為士兵們士氣不振而精神崩潰,他欺騙部下「援軍很快到來」以激勵士氣呢?
歐:應該也是正義吧。
蘇:一個生病又不肯服藥的孩子,父親說「藥不苦、很好吃」,騙孩子吞了下去,病也好了。屬於正義,還是非正義?
歐:正義。
蘇:一個發了瘋的人,他的朋友怕他自殘,偷走了他的刀子與利刃,這屬於正義,還是非正義?
歐:是,應屬正義。
蘇:你不是說,朋友之間不能欺騙嗎?
歐:請允許我收回我剛說的話。
怀疑论不是学“怀疑”的。怀疑论不是教辩论技巧的,而是:当有人觉得自己很正确,说出一句很激动很明显很有证据的话,会突然发现,经过对方用逻辑和理性的诘问,自己原本以为很正确的思想会软化,甚至产生矛盾。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显现的,不是哲学原则、理念和系统,而是一种相信理性的乐观主义,一种通过平易自然语言就能检验错误的立场,还包含一种自我觉醒的反问态度。
这三点就是苏格拉底在哲学领域的最佳示范——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不能违反逻辑,不能制造矛盾。在我们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思考来支持我们,不断修正里面的矛盾、不一致、不理性之处,自我觉醒。这是一种,对观点的审慎态度。
反例:大家彼此都看不顺眼,你也没有办法拿我怎么样,我也没有办法拿你怎么样,我认为你也没有比我高到哪里去;“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错了!怀疑论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愿意将自己的观点拿出来检视,不愿意和反对你的人辩论,不愿意面对批评捍卫自己的观点,只愿意和聊得来的人聊,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
怀疑论的积极观:真理呈现的过程,就是来自于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一个人如何获得真理呢?——既可以是诚恳地邀请他人来检视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自我对话来模拟辩论、对可能的攻击捍卫自己的观点、发现自己观点逻辑上的不完满后自我启发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你是选择让老师灌输给你,你就会了,还是你自己阅读、思考、自己教会自己呢?
对话:相信理性的乐观立场,语言能够检验错误的立场,自我觉醒的反问态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思考的过程中,不能够违反逻辑,不能制造矛盾,所有你可以常常通过理性来修缮自己,自我觉醒。说话不要怕那种感到难堪的情况,讲话需要勇气,但是讲话不是抛弃理性和修养,不是忘掉礼貌和表达方式的高雅。言谈之间,你的对手、周围的听众,能够体会到你的受教育程度。
-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对话交流
- 提问的意义是什么:捍卫对抗
- 提问的效用是什么:启发
- 提问的结果是什么:承认无知(“刚刚我以为我知道什么,但实际上我并不清楚”)
这个循环就是苏格拉底认为的学习的过程。苏格拉底并不是只想让我们承认无知(他的目的不是驳倒谁),而是希望通过对话展示认知的方式,让我们发觉,原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怀疑别人认为的铮铮有声的观点。同时,让别人来怀疑自己,也是学习的过程,接近真理的过程,获得更美好人生的过程。
蘇格拉底反詰法,是一種哲學質詢的形式。通常有兩個人在對話,其中一個帶領整個討論,另一個因為同意或否定另一人而提出一些假定。
蘇格拉底方法包括諷刺(不斷提出問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催生(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蘇格拉底式提問基於思維具有結構化邏輯的基礎,並且可以讓潛在的思想受到質疑。蘇格拉底反詰法是一種有結構的質疑方式,可用於探索許多方面的思想,包括探索複雜的想法、了解事物的真相、解決問題和問題、揭示假設、分析概念、區分我們所知道的和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跟踪思想的邏輯含義或控制討論。
蘇格拉底式提問藝術與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因為提問藝術對卓越思想非常重要。批判性思維和蘇格拉底式提問都尋求意義和真理。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合理的工具來監督,評估,或許重新構思或重新引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
诡辩学派(sophists)
诡辩可以表达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在现代,诡辩是一个用于欺骗别人的混淆或不合逻辑的论点,也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理。在古希腊,诡辩者们是一群哲学和修辞学的教师,又称辩士学派。
联系之前讲过的“有限的人不能知道无限的事”,思考一下:我们的认知是不是都是别人讲出来的?还有一个问题:一个人说话掷地有声令人信服重要(会说话的人,说的就是真理)(文字代表一切)?还是它本身的话要接近客观真理重要,哪怕讲的不是那么有理有据(讲的话里面就要是包含真理)(真理代表一切)?了解了怀疑论,如果无法从对话中直接获得真理,那么我们要求的就必然是:“感觉”。
——辯士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希臘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收取费用(不会羞于谈论金钱),却不在乎“真理为何”的“补习班老师”(法律系)。他们不同于先苏哲学家,因为他怀疑知识的价值(怀疑论的重大突破)诡辩学派让后人注意到语言和感觉的关系,并因此有重要的哲学贡献。柏拉图对其有重大批评(不道德,不追求真理等)——哲学的伟大:其他课很少有出现 两个完全冲突的理念,同时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history(三国志) <-> story(三国演义)
(法文是同一个词噢)(易中天:历史,故事也)
与苏格拉底的不同:
知识论的不同:真理 vs 修辞/演讲/辩论
形上学的不同:启发 vs 争执/冲突
伦理学的不同:免费 vs 收费
(价值观问题)例子:翘课是因为学费便宜,学费贵不敢翘课;老师布置软性作业基本没有人做,考试划重点学生趋之若鹜;
to be is reasonable vs 道德& 教条
人会读书就是因为“禁书”。
怀疑论第一个重点,人在时空条件下,人要承认自己的有限的,limited。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有条件限制的。怀疑论的精髓就在于此,你应该高兴,你应该高兴你知道自己是有限的。和别人讨论,知道自己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不过人常常会有很好的梦想。在这个年龄可能会觉得什么事情都可能,只要我努力没什么不可能的,就算失败也可以重来,时间也是站在我这边的。……当你的理想、幻想,很想实现,但无法实现的时候,不会走死胡同。“没有真理我就死给你看”,不对的,要有点弹性。想要得到真理是如此的困难,在不断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哲学论证,你就会注意到自己遇到诸多限制,但在这样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中你就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上大学,配上大学是因为主动学习,如果不会主动学习,那就不配叫做大学生。学生自己会去学,而不是只等着老师去填充你的脑子。学一下怀疑论,看一下苏格拉底,用最平实的语言,所有你认为是真实的东西,都可以被颠覆。这一点非常重要。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不是这样学习的。在教育上,最大的影响就是高中和大学的gap。在高中,什么都不要怀疑,好好背书做题好好考试,一到了大学叫你统统怀疑。高中让你当哑巴,大学让你滔滔不绝。所以很多人到了大学一下子不晓得怎么学习了,不习惯这样的读书。一生就是为了考试?“我怀疑我自己相信的一切真理!”
诡辩学派: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relativism) 的魔力:
- 各国国情不同,请不要干涉他国内政
-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 数学/英语/……以后又用不到,为什么上课要学,考试要考?
wiki:相对主义是一種主張沒有絕對,只有相對的理論類型。其共同的主题是:经验、思想、价值,甚至是实在之中的一些主要方面总是相对于其他东西而成立的,但原因却不清楚。例如,正当理由、道德准则或真理的标准有时是相对于语言、文化或生物构成的。尽管相对主义的思想系统往往会导出难以置信的结论,但这些结论中总是有点诱人的东西,因而使很多背景迥异的思想家为之着迷。
只有相对主义是不用读书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的。相对主义就是:我所接受的价值和标准,完全相较于他人而言,在我内心中蕴育而生的这些价值和标准,完全在我内心中自我养成的,是我认知为真的唯一对象,而不是别人在别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这句话讲的就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就是因为不用读书的缘故,所以就做成了很大的麻烦,很多人自以为是,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但你拒绝我的建议”。
这就是相对主义。柏拉图批判,相对主义在哲学中是一个最大的恶,因为它拒绝沟通。但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当作理性的对象去对待,不一定是恶。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肯定日常生活就不是理性吗?号称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的专家们的话、规定、决策、办法,就一定都是对的吗?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就好像大学生和老师,如果两者对于教育的目的和看法都相同,那么老师就继续可以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同学们继续浑浑噩噩。如果有不同,你一定要说出来啊!对不对?老师也可能出错。相对主义:“这些老师可以扮演神的角色吗?凭什么他要让我学这个/凭什么他用这种讲课方式/学了有什么用?”。诡辩学派的所作所为给我们一个思考:教育是授业解惑的堡垒,如果大学都一样的话,你来大学干什么?完全不质疑“专家”,那就不是教育,叫教训、教条。(过度质疑也不好)
除了偏好抽象思维的人之外,大多数人是肯定日常生活,并以此依附的常识作为生活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就是其中的一员,重视生活感觉的哲学家。他认为,我们依靠着信念、感觉、常识、生活经验活着,没有任何事情比活着更真实。“他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他说假的就是假的”。“所有的人,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人衡量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客观真理,除了人说的才算”。柏拉图将普罗泰戈拉归类于相对主义哲学家和诡辩学派。
怀疑论教你做一个敢跟他人唱反调的人。普罗泰戈拉说,做一个更受欢迎的人更重要,甚至还有人认为在和别人辩论之前要和别人交朋友才有交谈的机会。……人为什么不是衡量万物的标准?如果对此还有疑惑,怀疑论还没学到家啊!“不怕被别人讨厌的人”——苏格拉底,是唯一反抗这个的人。人云亦云非常舒服啊,和大家一起,做一个从众的人,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有什么不好?——我们会失去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绝对的真理,不是人规定出来的。
这个社会是多元且复杂的,人针对世界中什么为真什么为假,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差异,但不是人类的缺点,只反映人人都有自己的偏见、价值、看法、见识。相对主义的价值:你没有先承认社会是多元的前提,就没有沟通的机会,就永远不会了解别人,了解别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麽效果;
- 強調行動優於教條,經驗優於僵化的原則;
- 主張概念的意義來自其結果,真理的意義來自於應證。
不见容于当代的人,永远都得不到而后的平凡吗?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不见容于当代的人,其实是具有远见,甚至对现世感到失望的人。面对历史的时候,完全不是当下能够做判断的,起码也要一两百年。普罗泰戈拉的策略就是实用主义,不高调,也不降低水准。过度高调,则曲高和寡,无从吸引人,尤其是年轻人。水准过低,庸俗难耐,无法吸引精英的眼光。
总而言之,目前的道德有可能以后就是不道德的,道德是会变的,而对真理的追求是不会变的。知识是随时求真的,所以可以用实用的精神对待知识。对于知识的态度,实用主义是大多数大学生的看法。
辩士:高尔吉亚
除了普罗泰戈拉之外,最有名的辩士学派的人士,高尔吉亚。除此之外,他还是修辞学之父。